农林牧渔规划更新

农林牧渔规划推荐

农林牧渔规划热门

安徽省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十三五”规划

2021-06-12 02:20:17 +0000 UTC

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物质基础,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载体。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任务。 目前,我省森林资源现状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安徽的需求还不相适应,相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对于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期盼,我省森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够。从数量上看,我省森林覆盖率为28.65%,在全国排第20位,另外,我省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为0.85亩更是排在全国第28位(全国平均水平为2.18亩,世界平均水平为9亩)。从质量上看“既小又弱”。“小”就是小树多、大树少,我省中幼龄林占森林总面积的50%以上,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仅有30立方米/公顷,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世界平均水平的1/4。“弱”就是生态功能弱,抗逆性不强,我省人工纯林面积占60%以上,树种结构单一,林龄结构相同,难以形成高低错落有致、层次交替上升的复层结构,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系统调节能力下降,森林稳定性和抗逆性不强,一旦发生病虫害和火灾、风灾、雪灾、干旱、洪涝灾害,易造成较大损失。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违法占用林地,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毁林开垦等问题屡禁不绝,林地保护形势愈发严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进一步健全森林资源管理、监督、监测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新形势、新问题,都要求各级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以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更加规范的管理手段来 促进森林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为统筹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我省于2011年编制完成《安徽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并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森林资源的保护发展,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按照森林资源“双增”目标和生态强省建设的总要求,依据《安徽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和《安徽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安徽省林业厅编制了《安徽省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保护发展规划》)。 《保护发展规划》在分析安徽省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形势和总结《安徽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十三五”安徽省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引导全社会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科学发展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安徽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林木绿化率增长1.55个百分点,森林面积增加14.33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0.48亿立方米”的目标。 规划范围为安徽省108个县(市、区)。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2015年为规划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