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规划更新
农林牧渔规划推荐
农林牧渔规划热门
霍邱县畜牧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2021-07-03 23:12:57 +0000 UTC一、“十二五”畜牧业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我县大力发展以生猪生产为主的现代畜牧业,通过切实落实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能繁母猪、奶牛保险及补贴、育肥猪保险、畜牧业生产用地等扶持政策,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乡镇兽医站建设、菜篮子(畜牧)产品、畜禽良种场建设等项目,开展国家级、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等,建立健全了畜牧业生产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技术服务、疫病防控体系,提升了服务能力。畜牧业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方向发展,由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跨越。规模养殖突出设施化、标准化:目前全县已发展规模饲养场(小区)近2000个,其中万头猪场5个,存栏蛋禽5万只以上的蛋禽场7个,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场2个,年出栏100万只以上地方优质鸡小区2处,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个,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5个,形成了沿105国道、霍姚路周边乡镇为重点的生猪生产“T”型优势生产区;以邵岗、冯井、乌龙、岔路、长集为重点乡镇的肉、蛋禽生产优势区;以东部乡镇为重点的鹅肥肝填食优势生产区和以城东湖、城西湖流域周边乡镇为重点的皖西白鹅生产优势区。畜禽规模饲养比重已达80%。畜牧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已成立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近50个,注册畜禽产品商标9个,认证,绿色产品1个,其中“笨”牌、“龙翔”牌为省著名商标。在长集农产品加工园区年屠宰200万头生猪屠宰场1个、年屠宰家禽年深加工鹅肝、鹅肉及其副产品1万吨的加工厂1个。我县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畜禽繁育体系建设稳步发展:全县已建成畜禽繁育场近26个,其中生猪、麻黄鸡祖代场各2个,皖西白鹅祖代场1个。通过实施生猪良种工程项目,全县已建成以安徽省浩宇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猪人工授精供精中心和覆盖全县的人工授精站、点相结合的猪人工授精网路,2013年已开展人工授精配种达11.5万窝次。全县建立了人工授精、繁育和引进相结合的畜禽繁育体系。畜禽场治污、减排能力提高:2家大型养殖企业实施了大中型沼气项目;18个规模较大的畜禽饲养场实施了环保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投入的畜禽场污染治理项目,建设了粪污收集系统、处理设施,完成减排任务;120多个畜禽饲养场通过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设了80立方米以上的沼气池等畜禽粪便利用设施;5 个生猪饲养场建设发酵床11000平方米;新建大中型畜禽饲养场办理《动物防疫条件许可证》,畜禽场污染治理设施必须和场区建设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开展了饮用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调查和综合治理等,全县畜禽场污染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我县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区域化管理 等防疫制度不断强化和落实,疫病流行强度逐年下降,发病频次大 幅降低,发病范围显著缩小。加快推进兽药产品追溯试点,严格兽药和兽医生物制品质量监管,规范兽药市场秩序,重大动物疫情持续向好,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二五期间全县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证明发放率达到100%;免疫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家畜二维码耳标佩带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全县无重大区域性动物疫病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了“动物产地检疫推进年”、“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年”、“动物卫生监督系统素质提升行动年”活动,对规模饲养场、屠宰场、冷库等按照规模大小、风险高低实行分类管理,有力地提升了我县动物卫生监督水平。规范投入品的监管:全县近50家兽药经营企业(户)均通过GSP认证。开展执法检查:每月均深入到兽药经营场所、规模畜禽饲养户,对投入品进行抽检,现场查看兽药等投入品的销售、使用记录,现场查看是否经营使用违禁劣质药品、人用药品、过期无批号药品等,现场进行尿检。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每年均开展打击生产经营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专项整治行动2-3次。十二五期间,全县未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扎实开展病死生猪的无害化处理:2012年8月以来,我县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县规模猪场开展了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至2015年底,共无害化处理病死生猪13.2万头,规模猪场病死生猪100%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较好地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十二五末,全县生猪年出栏140万头;家禽年出栏1720万只(其中专门化蛋鸡存栏120万只,皖西白鹅出栏445万只);肉羊存栏131080只,出栏289330只;大牲畜存栏51690头,出栏42355头;全县肉类总产18.4万吨,禽蛋总产6.3万吨,牛奶产量8150吨;畜牧业总产值36.5亿元,占我县农业总产值近50%,构筑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