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规划更新
国民经济规划推荐
国民经济规划热门
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20-01-19 05:49:42 +0000 UTC目 录
序 言
一、抢抓新机遇谋求新跨越,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
(一)“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大城宜昌实力更强
2、大美宜昌城乡更靓
3、大爱宜昌民生幸福
4、大智宜昌创新开放
(二)“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机遇
(三)“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2、发展目标
二、推进产业中高端发展,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
(一)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材料产业
2、生物医药产业
3、先进装备制造业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5、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1、精细化工产业
2、食品饮料产业
3、建材产业
(三)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1、培育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集群
2、培育壮大军民融合市场主体
3、搭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平台
(四)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
1、旅游业
2、文化创意产业
3、现代物流业
4、金融服务业
5、商贸流通业
6、康养服务业
7、高技术服务业
8、商务会展业
(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1、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特色农业
2、健全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快建设智慧农业
3、健全农业安全生产体系,加快建设绿色农业
4、健全三次产业融合体系,加快建设魅力农业
5、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建设活力农业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一)构建全域联动的新型城镇体系
1、构建“一带两圈九走廊”城镇空间形态
2、推进“一带三区多组团”城镇带建设
3、完善“一主六副多层次”城镇结构体系
(二)提升中心城区核心引领功能
1、加快推进城市扩容提质
2、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3、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三)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1、构建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完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
3、加快三峡枢纽港建设
4、实施重点航道整治工程
5、加快宜昌铁路枢纽建设
6、建设三峡区域枢纽国际机场
(四)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1、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2、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3、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4、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5、加快发展能源产业
(五)统筹推进智慧宜昌建设
1、加快信息基础支撑能力建设
2、加快智慧政务提升建设
3、实施信息惠民工程
4、打造社会治理国家典范
(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2、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3、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4、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城市
(一)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突出产业发展带动创业创新
2、支持众创空间发展
3、扶持壮大创业创新群体
4、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5、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市
1、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2、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三)深化重点领域综合配套改革
1、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
2、强化市场主体地位
3、完善要素市场体系
4、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五、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一)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1、严格管控生态空间
2、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修复
3、保障重点领域生态安全
(二)全面推进区域环境治理
1、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2、加强水环境保护
3、加强土壤环境保护
4、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2、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3、推进实施低碳发展
(四)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1、建立自然资源产权登记和用途管制制度
2、完善生态文明监管制度
3、建立生态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4、引入市场化治理机制
5、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
六、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
(一)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1、积极推进“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三峡城市群)”融合发展
2、着力打造“三峡经济枢纽新区”
3、加快建设“宜新欧”水公铁联运国际新通道
4、申报建设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
(二)积极承接中高端产业转移
1、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2、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3、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三)努力扩大对外贸易
1、培育出口品牌
2、培育出口基地
3、发展服务贸易
(四)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1、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2、打造境外“宜昌建筑”品牌
3、积极开展对外劳务合作
七、推进民生共建共享,建设和谐幸福新宜昌
(一)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1、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
2、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机制
3、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二)加强社会保障“兜底”建设
1、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2、引导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3、加强社会薄弱环节的保障建设
(三)全面实施扶贫攻坚精准脱贫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突破性实施产业扶贫工程
3、实施保障救助兜底脱贫工程
(四)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加快建设宜学之城
2、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和国家健康城市
3、打造全民健身示范城和全国特色体育名城
(五)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1、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3、增强城市文化品牌魅力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3、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4、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5、强化公共安全保障
八、强化保障措施,合力推进规划实施
(一)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二)健全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三)明确规划目标实现路径
(四)加强规划实施政策保障